29省份共推263款产品! “惠民保”描绘普惠保险发展新蓝图 当前速读
随着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国家在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健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资料图)
当前,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作为商业健康保险一次新的尝试,通过快速发展并不断迭代,有效助推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发展,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速融合,为更多居民提供了补充保障,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
发展迅猛,业务覆盖29省
Part 01
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在国内生根发芽已有整整八年。
根据《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数据显示,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12月1日,新增“惠民保”产品共123款,全国共推出263款产品,覆盖地区由当时的26个省级行政区扩展到29个省级行政区,占比达到85.29%。至此,“惠民保”已覆盖除西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内蒙古、青海和陕西三个地区实现了“惠民保”零的突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惠民保”补充保障。
随着一款款利民惠民产品的产生,作为“惠民保”业务的早期参与者和推动者,圆心惠保的服务数据也不断刷新。截至2022年底,圆心惠保累计为159家保险公司及8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40余款新特药保险产品,协助在超过10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并分销合计41项健康险产品,共管理3290万份保单。
填补空白,保障责任迭代升级
Part 02
“惠民保”作为填补基本医保与普通商业健康险之间空白,衔接基本医保的补充保险,成绩亮眼与其在保障责任上的不断迭代优化密不可分。
《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数据显示,在保障责任方面,医保内住院责任占比由2021年的92.14%下降到2022年的86.69%;医保外住院责任占比由2021年的27.14%上升到2022年的40.30%;特定高额药品责任由2021年的76.43%上升为2022年的78.33%。医保外住院责任比例的显著提高也体现出“惠民保”产品经过2年的尝试后,在衔接基本医保责任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了补充保障的作用。
例如,面对“新市民”保障缺失问题上,“惠民保”发挥了灵活且积极的作用。据《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显示,中国约3亿的新市民人口,因为“人户分离”等因素,“新市民”群体难以享受当地居民的医保待遇,其中近半数的“新市民”未购买商保。为弥补“新市民”在医疗保障中的缺失,各地“惠民保”积极将“新市民”纳入了承保范围,有效降低家庭医疗支付压力,缓解“新市民”在保险保障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由圆心惠保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的省级项目,湖南“爱民保”为例:
为更好满足“新市民”群体的健康保障需求,湖南“爱民保”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范围,放宽参保人限制条件,不仅湖南省基本医保人可以参保,居住在湖南的“新市民”也可参保。此外产品中还包含了由圆心惠保提供的在线慢病管理、重大疾病早筛、图文问诊+线上药品折扣、临床试验申请(患者招募)服务、癌症基因检测优惠服务、肿瘤MTB多学科会诊优惠服务、质子重离子医院直通车等9项健康管理服务和特定药品服务。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增强“新市民”的安全感。
专业加持,助力惠民保障在升级
Part 03
在“保险回归保障”号召下,如何将“普惠”落到实处,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是时代赋予健康险相关从业机构的责任和使命。
圆心惠保始终紧跟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聚焦普惠型医疗健康保障,并与各地政府机构和多家保司形成有机联动。先后参与了“龙江惠民保”、“北京普惠健康保”、“冀惠保”、“皖惠保”、“桂民保”等多个省市级“惠民保”项目,将“普惠”落到实处,以“保险的本质是回归保障”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更实际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
截至目前,圆心惠保累计服务的城市超过100个,服务遍布22个省份。未来,圆心惠保将不断探索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服务创新之路,持续以专业医药学数据为核心,链接“医-药-险”创新打造健康保障服务新生态,为推动普惠型健康保障的创新发展、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文内所用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 精彩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