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展锂电池产业的优势在于集群效应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去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售突破千万辆,巨大的市场对锂电材料的需求进入井喷期。近年来,我省锂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喜人。2022年实现行业营收623亿元,同比增长72.9%,今年上半年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3.7%。
【资料图】
8月21日,浙江省锂电池产业链合作大会暨“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锂电池专场在温州龙湾举行。全省经信系统相关人员、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等300余人参加。
本次活动聚焦锂电池产业,旨在以重点项目签约为牵引,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交流对接平台,推动产销对接、产才对接、产研合作、产融合作及项目落地,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体系、招引产业链项目。
“举办锂电池专场,就是要整合发展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把浙江锂电池产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将其打造成能源电子产业乃至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省经信厅主要负责人说。
我省锂电池产业
发展势头喜人
当前,新能源产业正成为全球新的风口,锂电材料作为重要驱动方向之一,正深刻地改变和推动时代的演进和发展,掀起了抢占产业链主导、创新链前沿的层层巨浪。
乘着全球“双碳”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东风,浙江锂电产业迎来飞速发展。企业主体数量猛增,比亚迪、欣旺达等省外企业纷纷落户,华友钴业、巨化等本土企业持续投入。上半年全省已有锂电池规上制造企业98家;项目投资有力支撑,全省在建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8个,总投资达2500亿元;集群优势持续提升,已形成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系统及集成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细分领域引领竞争,电池材料、锂电组件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单项冠军企业,竞争优势较为突出,比如,永正锂电的微粉单水氢氧化锂国内占有率达60%以上。
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为例,当地近年来按照“链主聚集链属、头部引领集群”模式,先后引进瑞浦能源、伟明盛青、麦田能源等头部企业,基本构建起正极材料、隔膜、储能应用等锂电产业生态,正加快打造立足浙南、服务全国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未来3年,我们将集中资源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千亿元产值规模的锂电池研发与生产高地,塑造国内顶端优势。”龙湾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未来产业发展目标,龙湾将做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攻坚核心技术突破、提升集群协作水平三件事,助力温州加速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
当前,龙湾区动力电池领域已初步形成以龙头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链协作为重点、以创新策源为驱动的集群发展格局,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群入选第二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连续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与装备“万亩千亿”平台。
即将出台能源电子产业
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浙江发展锂电池产业的优势在于集群效应。”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小聪认为,一直以来,浙江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在于集群,锂电池产业也同样如此,政府要引导锂电池产业相关企业集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只有集群化发展,产业才有竞争力。”张小聪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孙佳为建议企业面对风口,要做好技术攻关:“技术优势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同时企业一样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形成区域优势。”为进一步打造锂电池产业高地,抢抓机遇,及早聚合行业资源、储备发展动能,我省即将出台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从3方面推动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重点方向、补齐发展短板。浙江组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锂电池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锂电池技术融合,开发融合性产品。
强化集群培育、促进协同发展。浙江将锂电池产业纳入“415”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深化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积极推动锂电池产业“核心区+协同区”融合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浙江将锂电池作为首台(套)重点支持领域;支持地方引进锂电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实训基地;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锂电领域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力度。
以“集群顶梁·聚链而强”为主题的“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是为企业精准匹配需求,促创新、促投资、促合作,全方位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固链的重要平台。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围绕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新成果、新应用等,分别作主题发言。活动还举行了锂电池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共计8个代表项目进行签约;青禾新能源、华友钴业新材料、兴业银行温州分行、浙能基金等企业,分别发布服务和需求;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会同步举行。
(图片由浙江省经信厅提供)
标签: